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杰出校友

张世美:眼里只有挑战

        与张世美的谈话始于读书。“三国时代很讲究谋略,也很讲究做人之道。”听着他对正在读的《易中天品三国》的评价,你很难想象,面前这个神采飞扬的,热爱历史、宗教、文学等各类书籍的人,居然是从满是呛人油墨和轰鸣机器的印刷企业中锤炼而成。这就是将自己定位为职业经理人的张世美——印刷学院90级印刷技术系毕业生,曾经的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兼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书刊及商业印刷系统市场营业部副总经理,现在的上海利丰雅高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
        为读书“疯狂”的人
         张世美爱读书,爱到“为书痴狂”的程度。
        最近的一次是在大一,那时国际局势动荡,受到影响的张世美开始从经典著作中寻求对时局的解释和未来的走向,于是他开始疯狂地读书。《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毛泽东选集》……这些关于马列主义的书他全都读过好几遍。最终,他不仅写出了两篇共7万字的论文,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足以与教师媲美。
        而更早的一次则要回溯到他的高中时代。张世美清楚地记得,高一时他在语文课堂上答错了一道问题,结果遭到了老师的嘲讽,被激怒的他找来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的所有语文教材从头自学。为打好文字基础,他将《中华小词典》抄了3遍,《新华字典》抄了5遍。“最后,连文科班的学生都不敢和我比语文。”
        也许是那次对汉字的疯狂解形释意的后遗症,现在张世美读书不仅沉迷内容,更多的是带着问题去看,分析文章的结构、情节、人物设置,用心去还原作者的每笔构架的意图。“不仅是读书,看电影、电视都是如此。”他说。
        爱读书的张世美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古诗词、散文、小说、现代诗、论文……样样他都能来几下。在大学他靠稿费来支持生活,“为混稿费费了不少脑筋,结果毕业后约稿都懒得写了”。
        被逼出来的专业素养
        张世美好强,只要是他认准的目标,即便历经磨难,也要咬着牙迎头赶上。
        有段时间,深圳印刷界对印院毕业生的评价不高,觉得不如一些学校的学生好,这让张世美无法接受,于是他和其他几个校友约定,对外一律只提学院的优点。最终,他们成功树立起了印院毕业生的好口碑。“校友们都很争气,现在都是很多印刷企业中的骨干,校友网络已成为我们工作中很重要的信息资源”。
        实际上,能在职业生涯中走到今天,也和他的这一性格有关。大学毕业时,他选择了深圳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工作。作为公司第一个大学生员工,张世美经历了不少磨难。
        尽管现在一切都已过去,而张世美的讲述也只是平淡带过,但他的经历依然令人动容——那时不管是否他出错都会被骂。他曾因为订纸箱不够美观(最后他制定了公司的纸箱标准)被上司像游街一般拉到每个部门去重复指责他的错误,而这仅仅是他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中的一小部分。那段时间,因为上司诸多挑剔,张世美在公司什么岗位都要去干。“我就是个打杂的,这个岗位做得还可以就被换去做别的,所以除了财务其他岗位我都干过了。”他说。
        但当那个上司离开公司的时候,尽管其他人都不予理会,但张世美却要为他送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不是他的挑剔,我不会变得如此专业。所以,我应该感谢他。最后我去送他不是怜悯而真的是为了感激,尽管这种感激很不是滋味。”
        我喜欢不断迎接挑战
        张世美喜欢创新,愿意不断尝试新鲜的事情。
        2005年7月1日,张世美离开了工作10年的中华商务,出任上海利丰雅高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我的离开一半是为了挑战,另一半是被感动。”他表示,如果一直在中华商务,假以时间也会做到总经理,但利丰雅高的袁总最终以真诚和魅力打动了他。
        当时,利丰雅高正和上海世博集团联手,将世博集团属下的上海外贸印刷厂改制为上海利丰雅高印刷有限公司。由于二者差异较大,所以合作基本上也是重新开始组建一个新公司——这是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挑战。
        虽是总经理,但筹建公司日常工作人员也就几个人,张世美不仅需负责整个筹备过程,还得整体进度而参与每个细节的工作。从开始合作谈判到公司正式投产,前后不到13个月时间。“现在,我连厂房应该怎么设计都学会了。”他笑着说。能够相对顺利进行筹备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多年的自我挑战后对自己的信心:“在我眼里没有失败,只有不断的挑战。”